北約滿 75 週年 烏克蘭決議在成員國間播下不和

(SeaPRwire) –   北約於週四慶祝歐洲和北美共同防禦 75 周年,其外交官領袖發誓將繼續堅守烏克蘭,因為武裝精良的俄羅斯軍隊正在戰場上宣示主權。

在 32 個成員國的聯盟權衡計畫提供烏克蘭更穩定的長期軍事支持時,適逢這場周年紀念活動。烏克蘭飽受彈藥短缺困擾,本週將徵兵年齡從 27 歲降低至 25 歲,以補充其耗盡的兵力。

「烏克蘭正遭受重創,每天 24 小時不間斷遭到攻擊。」愛沙尼亞外交部長 Margus Tsahkna 向記者表示,並呼籲為烏克蘭提供更多軍需物資,例如防空系統、無人機和砲彈。

他說:「我們需要將我們未使用的這些系統交給烏克蘭,讓他們拿去保護其人民、民用基礎設施和能源基礎設施。」他在與其他國家外長舉行儀式紀念北約成立條約簽訂那天:1949 年 4 月 4 日,在華盛頓簽訂的儀式之前表示。

當7 月 9 日至 11 日在華盛頓會面時,預計將舉行更大的慶祝活動。

數百名工作人員擠滿了北約位於布魯塞爾總部中心類似於廣闊航空航廈的空間,而隨著比利時和荷蘭軍樂團演奏北約頌歌,數十人從玻璃走道和樓梯向下觀看,原版的華盛頓條約擺放在他們面前。

「我喜歡華盛頓條約,不僅是因為它很簡短。」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微笑著說。「僅在幾頁中包含 14 段文字,從未有過任何一份使用如此少文字的單一文件,對如此多人來說如此重要,如此安全,如此繁榮,如此和平。」

週三晚上,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布魯塞爾外向「數百萬軍人、水手和飛行員致敬,他們的勇氣和願意犧牲生命的意願,讓我們堅定履行我們神聖的承諾,彼此捍衛。」

布林肯表示,即使外交部長慶祝七十年以上的和平,「這種安全——加上聯盟民主、自由和法治的核心原則——再次受到那些相信強權就是真理的人的威脅……他們企圖以武力重新劃定邊界。」

烏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羅·庫列巴也在週四出席。他的訊息更直接。

「就在今天,20 架 Shahed 無人機在哈爾科夫市射擊,造成四人死亡。」他說,並補充說,試圖幫助該地區受害者的救援人員也被殺害。

庫列巴說:「無法理解為什麼盟友無法找到額外的電池,將它們送到每天發射彈道飛彈的地方。」

瑞典外交部長托比亞斯·比爾斯特倫參加了他國自 2022 年 2 月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首次部長級會議。俄羅斯的全面入侵將瑞典和芬蘭推向了北約的懷抱。

芬蘭外長艾麗娜·瓦爾托寧說:「北約代表選擇自由。」她反思了北歐鄰國最近加入的方式。「民主國家,自由的人民選擇加入,這與俄羅斯以侵略或非法吞併來擴張領土的方式不同。」

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表示他發動戰爭,部分原因至少是因為北約擴張靠近俄羅斯邊境。

自 12 個創始成員國以來,該聯盟的成員國幾乎增加了两倍,但芬蘭和瑞典創紀錄地加入以獲得北約集體安全保障。

這一承諾——華盛頓條約第 5 條——規定,對其任何一個成員國的攻擊都必須得到團結一致的回應。自 2001 年基地組織對美國領土發動襲擊以來,它只被使用過一次。

隨著北約從冷戰中崛起,並在柏林牆倒塌後,最近取得的成功包括 1999 年針對前南斯拉夫的空襲,以結束對分離主義的阿爾巴尼亞人的血腥鎮壓,以及 2001 年努力避免馬其頓陷入內戰。

而最糟糕的莫過於阿富汗行動。北約於 2003 年接管安全工作,這成為了聯盟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成本最高、最致命的行動。這場在 2021 年 8 月混亂撤退,放棄了近二十年來的許多成果。

如今,烏克蘭也想在北約的談判桌佔有一席之地,但聯盟以團結一致的方式運作,對於是否應該加入並未達成共識。儘管如此,大多數盟國仍反對成員國在戰爭爆發時加入。目前,北約僅承諾烏克蘭未來將敞開大門。

北約盟國也不能達成共識。作為一個組織,該聯盟只提供非致命性支持,例如運輸車輛、燃料、戰鬥口糧、醫療用品和排雷設備。然而,許多成員國以雙邊或小組的方式提供武器和彈藥。

自俄羅斯軍隊開始集結入侵以來,北約的大部分努力都集中在加固其靠近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邊境,以阻止普京接下來攻擊任何盟國。

第 5 條在唐納德·川普擔任美國總統期間(北約迄今為止最強大的會員國)接受了可能是最嚴峻的考驗。川普表示,美國可能不會保衛任何未能將其國防開支增加到其國民生產總值的至少 2% 的北約盟國,正如所有盟國在 2014 年同意的那樣。

川普今年在競選期間重申了這一威脅。北約預測,其 32 個成員國中有 18 個將在今年達到這一目標,而十年前只有 3 個。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