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正成為碳交易增長的主要催化劑,儘管該地區的市場目前僅覆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小部分,而該地區貢獻了全球總排放量的近一半。
印尼和日本在過去兩個月內推出了碳交易交易所,中國 – 全球最大的污染國 – 正在研究從明年初開始擴大其現有計劃的覆蓋範圍,印度也在推進自己的準備工作。
「亞洲是全球推出、規劃和開發新系統最快的地區,」國際碳行動夥伴關係秘書處主任Stefano De Clara表示。「我不會感到驚訝,如果我在未來幾年看到更多的系統投入運行。」
儘管自2020年以來規模已經翻了一番,亞洲碳市場目前僅覆蓋全球排放量的14%,而該地區產生了近一半的總排放量。低碳價未能提供強有力的激勵措施,促使企業實現減碳,最終未能實現預期的氣候效益。
大多數政府一直不願推進全面機制,擔心會降低經濟增長,僅選擇先對某些行業實施目標。
De Clara表示:「隨著系統在未來幾年成熟,我們可以預期價格將會上升。」「最初設定相對低的價格通常是排放交易系統的有意選擇,以確保參與者了解系統的運作方式。」
澳洲
聯邦政府修訂了安全機制,將澳大利亞最大的工業污染者置於到2050年中期實現淨零排放的軌道上。更新後的計劃自7月起生效,涵蓋負責該國近三分之一排放量的200多家設施。
中國
生態環境部計劃從明年初開始擴大其碳市場的覆蓋範圍,不再限於發電行業,而是擴大到其他污染行業。國家排放交易計劃目標對2200多家發電企業實施控制,每年排放4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到本十年末,北京計劃將交易範圍擴大到覆蓋其總排放量的70%。
印度
印度政府提出分階段實施兩種機制:一是設定碳密集行業的合規市場和配額交易制度,二是設計階段的自願市場。
合規市場應在未來兩年內推出,到2030年覆蓋印度15%的排放量,目標行業包括鋼鐵、鋁和水泥等行業,根據Abhay Bakre所述,他是印度政府能源效率局主任總監。
印尼
印尼碳交易所於9月啟動,旨在促進自願碳減量和合規配額的交易。目前,只有自願平台處於活躍狀態。該國預計將在本十年末前分三個階段推出合規市場。
政府還在起草三項立法,將作為該國長期推遲的碳稅的基礎。
日本
東京證券交易所於10月開始運營日本首個自願碳交易計劃。參與者可以交易由政府為經驗證的減排計劃發行的「J-信用」。該推出緊隨發布為期10年的碳定價計劃,計劃通過發展現有的綠色轉型聯盟(一個公私合作論壇)建立國家合規系統。
馬來西亞
財政部與世界銀行合作研究碳定價工具的可行性,預計將在2025年公布結果。2022年12月,馬來西亞交易所成立了馬來西亞首個自願碳市場。
紐西蘭
該國於2008年推出排放交易系統,現在正加強減少拍賣碳單位數量和提高價格底限。審查旨在加快減排。
紐西蘭將成為第一個從2025年開始對農業排放徵稅的國家,這將碳定價擴大到傳統上未涵蓋的行業。碳稅和排放交易系統通常僅專注於難以減排的能源和鋼鐵行業。
新加坡
新加坡於2019年實施每噸二氧化碳當量5新加坡元的碳稅。到2024年將提高稅率至25新加坡元,然後逐步提高到本十年末的50至80新加坡元。政府將在下半年公布其國際碳信用框架的細節。該國央行最近提出了一個碳信用模型,旨在退役亞洲各地的燃煤發電廠。
新加坡目前沒有合規碳市場。
南韓
南韓制定了改進全國排放交易系統的計劃,因為今年配額價格創下歷史新低。政府9月宣布擴大計劃參與範圍,並推出期貨產品以提高瀕臨困境市場的流動性。
台灣
台灣今年通過了氣候法修正案,建立了對主要排放企業徵收碳費的制度。碳費將徵收主要污染企業,費率和相關附屬措施將在進一步規定中確定。根據環保署去年表示,該國可以將碳稅定在每噸約10美元,這將高於大多數鄰國。
另外,台灣證券交易所、國家發展委員會和環保署正計劃建立碳交易平台。